511星座运势详解( 四 )


但我们的观点是,锂电池行业现在要当成半导体行业来看 。
我们通常把跟硅相关的行业看成半导体行业,遵从摩尔定律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简单的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
我们常见的光伏、显示器、LED都是显而易见的半导体行业,都遵从自己细分行业的摩尔定律 。
通常,我们更容易看到半导体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因为这更有戏剧性,但却往往忽视了另一面,那就是行业降价性能提升所带来的需求指数性的增长 。
这些年,大家客厅里的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这就是半导体行业需求、产能与价格共振的例子,也叫做液晶循环(Crystal Cycle) 。

511星座运势详解

文章插图
这个循环区别于周期行业的核心在于,当液晶面板的价格下降时,需求往往会指数性的增长,一部分
于传统经济学能够解释的部分,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液晶面板价格的下降,传统面板的主要下游大屏幕电视的价格下降,带来了消费者对电视需求的增加 。不能解释的部分在于,液晶面板价格的下降,新的需求新的应用领域被出来,比如开穿戴设备,比如器械,再比如各种传感器,原来需要专业设备去读取结果,现在都变成了液晶屏幕直接显示 。
因为有这种液晶循环的存在,才让半导体行业成为一个长期的成长性行业 。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年,价格下降所带来新的应用领域增加表现的太慢了,以至于大家只看到半导体行业头上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的标签 。
现在我们来看锂电池行业,这个行业并没有通用的摩尔定律,实际上能量密度每年的提升幅度只有5%-8% 。
511星座运势详解

文章插图
但感谢中国供应链的杀入,锂电池行业降本的速度快的 。根据BloombergNEF的数据,动力电池从2010年的每千瓦时1160美元,已经下降到2022
年的156美元,9年时间,价格下降了将近87% 。
我们认为,锂电池价格下降的下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就是储能 。
最近有一个小新闻在储能界小小的刷了一下屏 。华为与山东电力合作,拿下了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这个项目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 。如果换算成GW,就是1.3GW,宁德时代最近上调了2022年的量指引,350GW,其中绝大部分是动力电池 。与动力电池大干快上,狂飙突进相比,储能现在的市场小的可怜,1.3GW的储能项目都能当成个大新闻 。
锂电池自从诞生以来,主要用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上,并由此诞生了中国消费锂电池的四巨头:力神、比亚迪、比克和ATL 。在消费电子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消费锂电池为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基础 。2010年6月,特斯陆纳斯达克,标志着新的电动车行业时代的开始,2011年之后,动力电池销量逐步提升,到2022
年正式超过消费电子,成为锂电池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 。
储能这一块,很有可能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而且概率很大 。
马斯克在2022
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这么说,“我们会优先
汽车电池,然后是Powerwall和Megapack使用电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认为,对于固定式储能系统的需求至少会与汽车需求持平 。”
当前世界汽车的年销量是8000万辆,非常稳定,因为世界人口上涨的幅度并不大 。假设到2030年电动车可以达到50%的渗透率,年销售4000万辆电动车,单车50度电(kwh),对应的是2000GW的年电池需求 。
目前全球电力总装机容量大约在7000GW左右,其中中国2200GW左右 。假设这7000GW电力装机全部换成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大约需要另外增加30%的电化学储能,全部大概就是2100GW的电池需求,假设10年完成,对应的平均每年的电池需求,就是210GW,这基本相当于每年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十分之一 。
实际上,截至2022
年底,世界上已经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只有约191GW,其中中国累计装机规模35.59GW,新增3.16GW,总体上量非常小 。看上去无论是现状还是未来,储能的需求都比动力电池需求要小得多 。
511星座运势详解

文章插图
但这件事要从大的能源结构上来看,这是2022
年的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所谓一次能源,就是全能源需求的最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