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周期(生理周期怎么算)( 二 )


甚至在卵母细胞释放之前,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就开始黄素化并产生孕酮 。黄体酮会迅速减慢脉冲发生器,使LH峰值结束前LH脉冲频率降低 。
子宫内膜——血清孕酮浓度的增加对子宫内膜有重要影响,导致有丝分裂停止和腺体的“组织化”[18] 。这种变化可以在排卵后不久通过超声检测到:第三个体征消失,子宫内膜亮度变得更加均匀 。
黄体期中后期黄体分泌的孕酮[19]使黄体期中后期孕酮浓度逐渐升高 。这逐渐将左侧脉冲频率减慢至每4小时一次 。黄体酮脉冲出现在缓慢的黄体生成素脉冲之后不久 。因此,黄体期血清孕酮浓度可能波动较大 。黄体期还产生抑制素A,其血清浓度在黄体期中期达到峰值 。黄体期抑制素B分泌很少(图4) 。黄体期血清瘦素浓度最高 。
在黄体期后期,如果卵母细胞没有受精,黄体生成素分泌的减少会逐渐减少黄体产生的孕酮和雌二醇 。然而,受精的卵母细胞会在排卵后几天植入子宫内膜 。早期胚胎开始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从而维持黄体和孕酮的产生 。
子宫内膜改变——黄体退化导致雌二醇和孕酮分泌减少,进而导致子宫内膜血供减少,在LH高峰后14天左右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和月经来潮 。在月经周期中,月经是一个相对不准确的激素事件指标,因为子宫内膜脱落开始与黄体期血清激素水平下降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图2)[4] 。
按照惯例,月经痉挛的第一天被视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整个月经周期分为两个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 。


●卵泡期从月经当天开始,至黄体生成素(LH)高峰前一天结束 。
●黄体期从黄体生成素达到高峰的那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月经痉挛时结束 。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平均持续28-35天,其中卵泡期约14-21天,黄体期约14天 。20-40岁女性月经周期变化相对较小 。然而,在月经初潮后的前5-7年和绝经前的最后10年,周期变化要明显得多(图3) 。
一般来说,月经周期的长短在25-30岁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缩短,所以四十多岁的女性月经周期略有缩短 。月经间期的变化主要是由卵泡期的变化引起的;而黄体期保持相对稳定 。
【生理周期(生理周期怎么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