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备考的作文 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指导( 三 )


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 实现生活事件向语言事件的转变 。
【关于中考备考的作文 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指导】
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 我们就可以凭借语言绚丽多姿的魅力 , 借助联想和想象 , 纵情书写自己的文章了 。
梁实秋先生对写作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 他认为中学生写文章 , “文思不畅 , 举笔艰涩”是一个难关 。“想象不充 , 联想不快 , 分析不精 , 辞藻不富 , 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学写作文 ,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必备的能力 , 他们是我们引发话题 , 拓展思维的空间 , 丰富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 , 平时要认真加以学习和训练 。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 ,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而现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 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 想象始终伴随着生动活泼的形象 。比如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 , 从联想的方面 , 你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妈妈 , 联想到生活中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从想象方面 , 你可能会进入一种情景: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细节 , 这些细节会变成一幅幅画面展示在你的面前 。又比如 , 看到迎街乞讨的同龄儿童 , 从联想的角度看 , 我们更注意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是不是父母双亡 , 无人管理?或是被人贩子偷走?而想象则力图用想象的形式去构造一个情景 , 讲述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 , 复原生活的面貌 。一般情况下 , 总是先有联想 , 再展开想象 。
要写好一篇文章 , 除了联想和想象外 , 还要学习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三、扩大阅读面(名著、作文选) , 增多词语、短句、语段的积累 。
四、教师引导学生作文后自己修改和互改 , 理解教师评语 。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书写工整 , 符合作文要求 。
按照作文要求教学 , 符合规定字数和写作要求 。
最后 , 只要我们坚信“多读心中有本 , 多写笔下生花”这句古话 , 在加上我们各自的写作技巧 , 一定能在中考中拿到满意的作文分.
中考作文复习要领
一、搞清各种文体知识点 , 明确文体要素 。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 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各种文体的知识点不甚了了 。如写记叙文 , 竟然不知道写作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 不能完整地说出记叙的六要素;写议论文竟然不知道什么是论点 , 什么是论据和论证 , 更不清楚论证的方法;写说明文 , 不知道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 不能正确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 等等 。可想而知 , 这些同学写出来的作文会是什么样子 。还有些同学在中考时 , 因为文体不限 , 就想别出心裁 , 出奇制胜 , 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 如有的把体裁写成小说 , 有的写成剧本 , 还有的写成诗歌 , 可因为不得要领——不知道小说的三要素 , 不了解剧本的结构形式 , 不清楚诗歌要有意境和节奏语言上的特点 , 结果弄巧成拙 。种种血的教训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所以 , 中考作文复习 , 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彻底搞清各种文体的知识点 , 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常规写法 , 而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这些文体有: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散文 , 小说 , 戏剧、诗歌和童话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写好中考作文 , 还有助于做好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题 。
二、尝试各种文体 , 尤其是一些独特的文体 , 做到心中有底 。
有的同学只喜欢写某一种文体 , 而对其他文体不感兴趣 。就初中生来说 , 平时写得最多的无疑是记叙文 , 有的同学无论什么题材的作文都把它写成记叙文 。因为熟练 , 所以写起来比较顺手 , 但中考作文变幻莫测 , 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写成记叙文 。如果勉强写成记叙文 , 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要是万一指定某种你很少写的文体 , 岂不全盘皆输?况且 , 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各种文体 , 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 。因此 , 同学们在中考作文复习时 , 应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 尤其对自己怕写的文体更要多写多练 。笔者就发现不少同学不喜欢写议论文 , 认为它枯燥乏味 , 还需要提炼论点 , 寻找合适的论据 , 这些都费时费力 , 所以 , 平时练习得很少 , 即使写过几篇 , 也因为不满意而信心不足 。事实并非如此 , 议论文照样能够写得生动有味 , 只要同学们平时善于观察 , 注意积累素材和论据 , 就一定能写好 。初中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这样的范文 , 如: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 , 吴晗的《谈骨气》 , 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 , 富兰克林的《哨子》 , 马铁丁的《俭以养德》和马南邨的《从三到万》 , 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