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六 )


暑假实习个人心得体会5
我们为期三天的认识实习就这样结束了 , 时间的确很短 , 可是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永远也忘不了的经历 。这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 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 接触了好多有用的新名词、新术语 , 也为我们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 。
在这三天里 , 我们去了施工现场 , 去参观了龙湖地产的大手笔之作江与城 , 去楼盘认识了房屋内的水暖管道的布设 。学习建筑已经一年了 , 以前学习房屋建筑学的时候也只是通过老师的幻灯片去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的环节 , 而这次实习提供了我们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 。
记得第一天到施工现场认识实习的时候 , 看着正在修建的图书馆 , 有同学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怎样区别剪力墙与普通砖墙” 。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显得有一点吃惊 , 后来就仔细的给我们讲了墙体的区分 , 并且一一给我们指出来 ,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排水井这一个名词 。当然也第一次目睹了工地上民工的生活环境 , 很难置信他们在那样寒冷的夜里 , 那样潮湿的环境中能酣然入睡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 有时在实习的途中会与老师交流一些问题 , 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离一位建筑人应有的基础相差实在太大了 ,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新奇的知识 , 让我看到更多的是自身应掌握的一些常识 。
经过这三次的实习 , 自己也学会从更多的方面去看待一座建筑 , 随时随地去观察周边的建筑 。时下很少能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了 , 建筑师向西方学习几乎成了时尚 ,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轮番演绎“KPF”风格欧陆风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脱离了现代时尚 , 但是传承传统并不是全盘的否定西方 。相反要从中汲取有用 , 有益的养分哺育自己的建筑 , 创造出即现代又中国的建筑 , 采用中西融合 , 兼收并蓄的方法 。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 影响到很多国家 。而现在很多自诩为拥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 , 只是简单且粗糙的生搬硬套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语汇产生了一大批粗制滥造 , 不伦不类的仿古 "旅游一条街"类似的建筑 , 真不知道这是对中国古建筑的传承还是亵渎 。
在每一天实习后 , 自己都会上网去查阅一些资料 , 巩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 。当第一次听说通风井、管道井的时候 , 只觉得为什么建房子需要打那么多的井 , 而当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 , 有点难以置信不过也理所应当 。总是在理论的黑暗的盒子里去想象抽象的东西就犹如盲人摸象 , 难免会片面、主观 。实习不仅仅是那三天 , 而是以后的每时每刻 , 在生活中用心去观察路过的建筑工地 , 四周的建筑物 , 在头脑中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 。
通过这次实习 , 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的理想 。从小时候起 , 就梦想着当一名工程师 , 盖大家喜欢的房子 , 所以也就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 , 有时候总是很焦急 , 老是觉得没有学到太多的专业知识 , 也时常向老师咨询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透彻的去解剖一个建筑 。可在这次实习中班里面有的同学也能够清楚的指出一些建筑结构 , 而自己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 , 这也就是差距 , 实现梦想的前提是实践 , 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如 。
在这短短的三天里 , 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 , 而且在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 , 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 冷却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浮躁心理 , 也为自己是一名建筑人而骄傲 。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经历一定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 。


【暑假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