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二 )


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 。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 。
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 。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 。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 。

“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 。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 。
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
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
一.填空 1.史记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2.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公元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3.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自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年的历史 二.简答 4.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 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被普遍认可的,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成果总和 。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实际上主要是指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如基本价值观,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各种风俗习惯等等 。5.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1)来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
(2)有,原因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