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电视广告策略的10大法则 电视广告策略的法则有哪些?( 二 )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数据表明 , 在支出相同的情况下 , 持续播出所保持的品牌关联记忆要优于脉动型排期或间歇型排期 。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更连续的媒体排期可避免停播期 , 从而藉此减少广告衰退 。
当然 , 许多预算并不允许持续播出所产生的巨大支出 。 在这种情况下 , 脉动型排期或闪动型排期可最大限度减少停播时间 , 与长时间没有宣传活动之后的大爆炸宣传相比 , 不会导致重大广告衰退效应 。
8.专注到达率最大化而非频率
益普索(Ipsos)数据库显示 , 过高的频率并非电视广告表现的强大推动力 , 这里 , 要记住三个要点 。 首先 , 品牌欲望往往在早期建立并达到顶峰 , 这与新创意累积“到达率”有关 。 其次 , 增强媒介效率的关键是最大化到达率 , 同时减小频率 。 第三 , 寻求尽量减小过大频率的创造性媒介购买方法能够实现更大的回报(如:包括使用提高递进到达率的其他媒介 , 比如VOD) 。
为何到达率如此重要?因为大多数品牌都有许多轻度用户 , 而重度用户相对较少——所以 , 要实现增长 , 往往需要提高轻度用户的使用量 , 并吸引新用户 。 因此 , 到达尽可能广泛的受众至关重要 。 这也是为什么‘名声’宣传被证明是一种更有效的情绪宣传的原因 。 广告宣传如果实现街头巷议(线上和线下)并被广泛分享 , 就会产生自由到达率和放大 , 同时获得社会认可和倡导 。 所以 , 广告宣传一旦成为文化参照点 , 往往就会极具影响力——当然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9.执行方案较少的广告宣传往往更有效
在这里 , 有几点要牢记 。 首先 , 如果同时播放的广告较少 , 消费者对于与品牌正确关联的电视广告记忆会更强烈 。 其次 , 播放多支广告会将每支广告的媒介曝光量稀释至并不总是由不同执行方案协同所抵消或增强的水平 。 第三 , 鉴于消费者不会竭力理解一支广告中的复杂或多条讯息 , 所以 , 采用多个执行方案的广告宣传也不太有效 , 因为消费者往往只吸收最佳广告 。 我们发现选择同时或轮流播放两到三支创意的电视广告存在这些问题 , 而全部媒介权重专用于一种执行方案的广告不会如此 。
10.广告疲倦效应可以量测
当然 , 有时候 , 引入新的执行方案有合理的理由 。 广告疲倦效应就是主要的理由之一 。 广告疲倦效应能够用广告反应和品牌影响来量测——也就是说 , 对创意的反应(如:讯息回忆、广告诊断)和对品牌的影响(对品牌感知度的影响) 。 如果预算允许 , 理想的媒介计划应包括在第一支广告显现出广告疲倦迹象后——也就是说 , 对广告的评价疲软(和疲劳度增加);讯息传递效果下降;对品牌目标的影响减小或无影响——(由同一次广告宣传/ 广告库)转移至新的创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