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地震教案 安全常识,地震教案( 六 )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 , 引导幼儿讨论:怎么走到达安全地带的路径最快 , 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 (如可以分成两队 , 按顺序 , 听老师指挥 , 不拥挤等 。) 4.组织幼儿进行演习 , 演练室内紧急避震和撤离 。
若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幼儿拥挤 , 无秩序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组织再次演练 , 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五、让幼儿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 。
1、自由讨论 , 教师拓展 。a.如果在平房里 , 突然发生地震 , 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 , 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 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 , 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 , 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 , 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楼房中 , 发生了地震 ,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 , 如厕所、厨房等 。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 , 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 , 不要惊慌失措 , 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 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 , 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 , 双手护住头部 。d.如果已经离开房间 , 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 , 接着会发生余震 , 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e、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 , 不能惊慌乱跑 。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 , 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 , 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 , 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 , 设法找到食品和水 , 创造生存条件 , 等待救援 。
2、观看图片 , 演示课件 , 视频 。3、教师补充讲解正确的避险 , 逃生 , 自救方法 。
4、通过观看汶川 , 玉树地震后全国支援帮助灾区的图片视频 , 教育幼儿从小有关爱社会 , 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5.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叠祝愿星 , 祝福灾区小朋友 , 把祝愿星投在爱心小背篓里 。
六、活动结束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地震来了怎么办? 让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书包在正确的演练一次 , 地震来了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演练 , 让全班幼儿知道了 ,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 , 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 , 也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 , 遇到困难不要退缩 , 遇到危险不要慌张 , 要学会冷静对待天灾 , 小朋友之间要从小培养互帮互助的情感友谊 , 树立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的爱心巢屋 。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 , 灾害频发 。灾害来临时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毫无防备 。
现在资讯发达 , 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媒介知道了"地震" , 也对"地震"感到陌生和好奇 。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 设计了本次活动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地震中的自救方法:就近躲避 。2、在情景演练中 , 幼儿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
活动准备: 警报音乐 图片 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 , 我们的房屋 , 座椅等东西发生了抖动 , 你们猜猜谁来了?引入课题地震 二、播放视频:地震来了 小结:房屋倒塌、森林着火、海啸、山体滑坡、人员伤亡 。(定格画面:人员伤亡 。)
提问:"人被倒塌的房子压住了 , 小朋友你们知道地震时 , 房子是怎么倒的么? 提问:"房屋是哪一层先倒?想想看 。" 教师实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