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的由来,板栗名字的由来?( 二 )


4.东南区域:分布在浙江和江西的东南部 , 福建、广东、广西的东南大部以及湖南中部等地 。主要特点:果实大小中等 , 平均粒重为 10-15克 , 大多为中等果型 , 也有部分属于大果和小果品种;果皮毛绒较少而短 , 富有光泽 , 果皮以赤褐色居多;含糖量低 , 淀粉含量高 , 肉质偏粳性;果仁含水量高 , 不耐贮藏;果实品质差异较大 。嫁接或实生繁殖 , 管理较为粗放 。本区域的栗子实生变异大 , 种质资源丰富 。主要栽培品种有薄皮大油栗、灰黄油栗、毛板红等 。
5.东北区域:分布在辽宁省及吉林的南部 , 是一个日本栗与中国板栗混交种植的特殊区域 。主要特点:果型一般较大 , 但日本栗涩皮不易剥离 , 其商品价值不如其它品种群 。栽培品种有辽阳 1 号、辽南 2 号、绣球栗等 。
在我们中国 , 只要一到秋天和冬天 , 满大街都是卖糖炒板栗的小摊贩 , 以至于大家都觉得没有板栗的冬天不能算作冬天 , 由此可见国人对于板栗的喜爱 。在国外也有板栗 , 但是和我们国家的板栗不同的是 , 特别是欧洲那边的板栗是不可以吃的!
国外把人吃的栗子叫“甜栗” , 是为了与当地一种与甜栗有着相似果实外形、俗名为“马栗” 。这种树在美洲叫“鹿瞳” , 中国叫“天师栗”或“猴板栗” , 实际上按照现代植物分类学它属于和七叶树科七叶树属的物种 , 与壳斗科栗属的各种栗子树并没有什么关系 , 但因为果实外形略有相似 , 所以也被称为“栗” 。
因为这种板栗和我们国家的板栗完全不一样 , 虽然它们的名称都差不多都带有一个栗字 , 但是它们真正的名字叫马栗 , 马栗种子含有人体不能分解抵御的毒素 , 直接食用可导致死亡 , 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皂角苷 , 叫做七叶树素 , 是破坏人体血红球的毒素 , 但是松鼠和鹿因为身体构造原因 , 可以抵御这种毒素 , 所以他们可以吃 。
它不同于中国的栗子或者板栗 , 虽然看起来很像 , 但是在欧洲都是大面积使用它来作为行道树 , 意大利人吃栗子的方式也比较多 , 晒干的板栗磨成面粉可以制作面包、蛋糕、煎饼 , 就连著名的意大利面最早也曾用过板栗粉 , 他们也用板栗炖肉、做汤 。19世纪时意大利人还研究过如何从板栗中制糖 , 不过因为不如甘蔗、甜菜那样含量高 , 不划算 , 也就没有流行开来 。和意大利类似 , 南欧常能吃到板栗 , 法国菜也经常使用板栗作为食材 , 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还出产传统饮料“栗子酒” 。美洲栗曾经主要在北美洲东部 , 结出的板栗通常很小 , 味道比较甜 , 也易于去皮膜 , 印第安人其实很早就开始采集食用 。
栗起源于哪里?国外称它“人参果” , 一口气搞懂栗子的前世今生
马栗
栗起源于哪里?国外称它“人参果” , 一口气搞懂栗子的前世今生
板栗
糖炒栗子随处可见 , 但是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 , 对板栗的食用可谓是花样百出 , 栗子食用方法颇多 , 不论生吃 , 还是炒、炖、蒸或配入菜肴而食 , 都各有风味 , 栗生食甜而爽脆 , 熟吃则粉而香甜 。栗子炖鸡、栗子煲猪肉、栗子焖羊肉等 , 皆为令人百啖不厌的家常美味 , 
正如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说栗“生熟皆佳 , 点肴并用 。嫩时嚼之 , 作桂花香 。老者风干 , 则甜而嫩” 。
栗起源于哪里?国外称它“人参果” , 一口气搞懂栗子的前世今生
随息居饮食谱
栗子菜肴在地方名菜中占有一定席位 , 如浙江的“桂花栗子羹”甜香可口 , 名噪遐迩 。而“栗子炒子鸭”鲜栗脆爽 , 鸡肉鲜嫩;江苏的“栗子炒子鸭”香味扑鼻 , 两味相合;福建的“板栗烧肥鸭”原汁原味 , 味浓可口;湖南的板栗煨鸡 , 鸡肉鲜嫩 , 板栗粉糯;山东的“栗子鸡”色泽红亮 , 味道香浓 。山西的“栗子烧大葱”、湖南的“油炝板栗”、山东的“栗子烧白菜”等 , 也风味各具 , 吊人胃口 。栗子还是制作风味小吃的上好用料 , 如重阳栗糕 , 香甜糯绵 , 栗香浓郁;栗子粥 , 香甜可口 , 风味诱人 。还可以做栗子酒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