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最新数据 , 截至 8 月底 ,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 431.5 万个 , 车桩比为 2.5:1 ,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3819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桩 16655 个 , 高速公路充电桩在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占比中不足 2 % 。
《2022 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给出了三个观察:第一 , 珠三角广深莞区域高速公路沿线的直流公用桩整体占比达到 96% , 与长三角沪苏锡常区域 95% 基本持平;第二 , 沪苏锡常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单位里程配置的公用桩数为 0.15 台/公里 , 广深莞区域为 0.23 台/公里;第三 , 以 30 公里和 50 公里为间距计算覆盖比例 , 沪苏锡常区域的覆盖比例分别为 80% 和 98% ;广深莞区域的覆盖比例为 79% 和 94%。
不难发现 , 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集中度相当高 , 且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 , 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 。
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基建很难 , 但单桩服务效能的提升 , 更难 。
根据《2022 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数据 , 沪苏锡常城际高速沿线的充电站国庆假期单桩平均时间利用率为 21.8 % , 即单桩平均充电服务时间约为 5.2 小时 , 强度完全不饱和 。国庆假期的 10 月 1 日和 4 日 , 京沪高速上的梅村服务区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为 54.9 % 和 63.8 % , 而同样日期位于同一条高速上的堰桥服务区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仅为 14.2 % 和 14.0 % 。
这样的利用率差让同样行驶在京沪高速上电动车主们的充电体验 , 出现巨大差异:一个是排队到地老天荒 , 补点都难;一个是来车即充 , 甚至可以充满再走 。
高速充电既然并不方便 , 且短时间出现颠覆性改善的可能性不高 , 车企为什么不多推出点超长续航的新车 , 通过减少补能频次来提升长途行驶体验呢?
答案是 , 车企已经挺努力的了 。
2017 年 , 纯电车的续航鲜少有超过 400 公里的 , 250 公里左右的“短腿车”遍地都是;2018 年 , 市售电车的续航普遍在 400 公里以上 , 2019 年突破 500 公里 , 2020 年接近 600 公里 , 去年直接捅破 600 公里限制 , 1000 公里也不稀奇 。
在懂车帝进行的零下 20 度冬季极限测试中 , 有四款车型续航里程突破或接近 300 公里 。34 款测试车型中 , 续航超过 210 公里的车型为 23 款 , 占比 68% , 转换成实际驾驶场景 , 续航最长的车型可在严寒气候条件下 , 从北京出发可以一口气不停开到石家庄 。
而在 50 度的夏季极限测试中 , 31 款纯电车的平均续航达成率为 66% , 常规天气是 74% , 极寒天气是 47% , 其中续航最长的有 510 公里 , 最短的也有 400 公里 。综合下来 , 现售主流纯电车的冬季平均续航接近 300 公里 , 夏季超过 400 公里 , 相邻城市间的出行不成问题 , 800 到 1000 公里的长途出行 , 一次 , 最多两次补能也基本可以覆盖 , 还可以趁充电时间喝杯咖啡 , 吃个便饭 , 稍作休整 。抛开假期高峰充电排队不谈 , 电动车的长途体验已经可以和燃油车打个平手了 。
体验上的优化改变了纯电车的社会面认知 , 虽然抱怨之声依然存在 , 但过去漫天蔽野 , 蒙眼狂喷的阵仗已不复存在 , 理性的讨论开始占领高地了 。
新能源充电礼仪
或许是纯电车高速出行的讨论点过于单一 , 社会面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插电式混动(包括增程式)这项“落后技术”的关注上 。
一位网友因目睹高速服务区四个充电桩 , 三个被增程车占用现象后 , 在微博上发出呼吁:拜托以理想车主为代表的增程车主 , 节假日期间别和纯电车主抢高速充电桩了 , 说好的增程式城区用电、长途加油 , 没有续航焦虑呢?
该网友很快被“正义的铁拳”锤爆 , 一场意料之外、关于新能源车充电礼仪的讨论由此拉开大幕 。
推荐阅读
- 重庆健身操 重庆健身俱乐部
- 羁绊的意思和造句 羁绊的意思
- 阿富汗玉的密度 阿富汗玉的硬度
- 凉粉的做法家常做法 凉粉的做法
- 1寸照片在线 *** 免费 1寸
- 刀鱼炖豆腐的家常做法 刀鱼炖豆腐
- 橙子树叶子卷曲皱巴巴 橙子树
- 什么是车次对应的编号 什么是车次
- 金声玉振演出 金声玉振
- “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