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中医疗法 , 它是通过中医按摩穴位和经络的手法所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 而且其效果非常有效 。 那么大家知道如何通过拔罐辨体质吗?别着急 , 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拔罐的相关知识 。
中医拔罐
1、皮肤呈白色:体内温气重
表现:通常这种表现只会出现在皮肤颜色的改变上 , 如果出现了类似白色的小水珠 , 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湿气太重 。 这是因为有的人体内的湿气太多 , 导致毛孔一时无法将其完全排出体外 , 所以拔罐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白色的小水泡 。
方法:体内湿气重 , 单靠拔罐可能无法全祛除湿气 。 最好的方法便是让阳光照射 。 人体内的阳光便是阳气 , 补充阳气才能让湿气消散 。 女性可以用艾灸灸关元穴、子宫穴 , 利用一个灸盒便能将两个穴位同时艾灸 。
2、出现黄色物质:体内有病邪
表现:出现黄色的物质 , 可能说明体内存在其他病邪;黄色的物质又散发着一股恶臭味 , 通常是皮肤病 , 如痤疮 。
方法:可以使用莲花针拔罐逐淤法 , 在皮肤的表面用莲花针轻轻的敲刺后再进行拔罐 , 这个时候会容易将身体内的淤血一起排出体外 。
3、皮肤呈黑红色:感冒引起
表现: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 , 无分泌物 , 颜色偏红多为“痧” , 通常为感冒 。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 , 另外 , 还可通过按摩穴位 , 来缓解感冒症状 。
4、皮肤呈偏黑色:劳累劳损所致
表现: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 , 通常的症状为劳累、劳损 。
方法:有劳损的部位除了使用拔罐的方法 , 也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的手法搭配中药的烫疗来缓解 , 例如推拿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 利用热疗活血来通络 , 从而达到治疗劳损的现象 。
在家中拔罐时 , 需要注意保暖 , 最好不要在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拔罐 , 且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 , 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 , 不可再拔罐 。 为了安全起见 , 推荐家庭常用真空拔罐 , 操作简单、调控自如 , 而且安全性高 , 不会因操作不当引发烧伤事件 。
拔罐的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 , 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 。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 , 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 , 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中医经络学认为 , 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 , 循行从头到足 , 纵贯全身 , 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 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 , 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 , 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 , 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 , 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 , 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 , 不易排出 , 日积月累 , 阻塞经气 , 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 , 造成许多疾病 。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 , 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 肾气旺盛 , 人体精力充沛 , 则齿固发黑 , 耳聪目明 , 延缓衰老 。
三、三阴交
【中医拔罐 如何通过拔罐辨体质】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 。 肝藏血 , 脾统血 , 肾藏精 , 精血同源 。 肾为先天之本 , 脾为后天之本 ,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 , 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 。 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 , 使先天之精旺盛 , 后天之精充足 , 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 , 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 , 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 。 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 , 归属于任脉 , 为经气之海 , 五脏六腑之本 。 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 , 和胃理气 , 行气利水 , 散结通滞 , 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 在此条线上拔罐 , 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 , 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 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 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 。
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 , 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 , 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 , 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 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推荐阅读
- 品牌如何借势清明节,写好活动策划海报文案?
- 跟支付宝学习如何写“讲故事”的文案
- “整本书阅读”如何实践?这里有北京四中优秀语文老师的详细教学案例!
- 如何关闭Windows-7-Aero-Shake功能[图解]让您百战百胜
- 如何删除手机QQ相册?猜你喜欢的
- 如何治疗发育迟缓
- 中医治病 治疗痛经中医有奇招
- 甲亢能治好吗 中医治甲亢偏方
- 淘宝如何规避同款不同价商品的方法 淘宝同款不同价怎么选
- 分享撰写广告策划书的7个步骤 广告策划书该如何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