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
作用综述: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 。
【学法指导】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
【职高高一语文教案全册设计】板书设计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能够紧扣小说文本特点进行教学,并且课堂组织有序,学生对小说这个文体的学习有了方向 。
2.紧扣本文的重难点,凸显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重视在具体语境下的品词评句,通过评析来赏析人物 。
3.小组合作运用较成功 。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
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促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
不足之处:
1.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不够明确,让学生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
2.任务安排还不够合理,第1课时任务较轻,第2课时的内容较重,尤其是拓展部分,因为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
职高高一语文教案全册最新设计3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多媒体课件展示)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峰 。
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
⑴“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⑵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
三、完成课后练习三 。
四、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 。“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 。”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 。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 。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
五、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
(1) 找出开端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推荐阅读
- 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案例文
- 新教材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新教材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 2021新高一语文教材电子版必修一 2021年高一语文电子版新修订教案五篇
-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书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
- 2021一年级上册期中试卷语文 2021版新高一年级语文教案
- 2021年份高一语文教案新编模板总汇
- 部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新编授课教案五篇
- 高一语文授课电子版教案五篇
- 高一成绩不好,高二还能赶上来吗 高一成绩不好高二能赶上吗文科
-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教材新编五篇